蒸榆钱馍的做法(蒸榆钱馍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佳品)

蒸榆钱馍,又被称为“河津钱”,以榆树皮为皮壳,内陷糯米面,每个馍饼大小如一枚钱币,造型小巧别致,味道香甜。自唐代开始流传至今,一直是中华美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。

1.选料制作

要选择好的榆树皮,榆树皮的里面的纤维质比较丰富,易于剥离,成绩自然好,而且放在水中煮熟后还有一种草药的清香。另外还需要选用悬脐米,大米中心有颗芯,芯上的膜占米重1/5,饭菜口感鲜而嫩,做馍更是口感绝佳。

2.制皮

将榆树皮剥离,浸泡1小时,水开后放入锅内煮,大约煮15分钟,取出沥干水分,放入锅中温水中浸泡,停留1小时,这样榆树皮会变得柔软,接下来,制皮就要开始了。先将悬脐米洗净,磨浆,将水和粉混合,制成面皮,然后把面皮和榆树皮裹在一起,捏成小馍子。

3.蒸馍

将馍子放入整洒铜锅中,上面放上白酒和片姜,再用滚水蒸两个小时左右,期间每20分钟翻动一次,以免糯米面糊在锅底。蒸出馍子后晾凉,可以切成小块或是整形制成“钱”等造型。

4.质量控制

蒸榆钱馍不仅仅是简单的食物,它也是文化的体现,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。制皮过程要注意纹理方向,做出来的皮质地要坚韧;加工过程中生熟适宜,火候和蒸制时间也要适量掌控,保证馍饼的口感和味道。

5.辅料搭配

蒸榆钱馍在食用时,可以调配附加的佐料,例如糖、花生沟、菜泡茄子、醋渍菜、姜茶等。这些都可以搭配出不同的味道,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任意搭配。

6.蒸榆钱馍的历史

蒸榆钱馍是唐朝时期为敬奉神佛而研制的一种小食品。传统的河津钱馍是将成圆形的米糜,夹在榆树皮里面,然后再蒸一下,也许因为内里的是圆的,像钱币,所以人们理所当然地称它为“钱”。

总的来说,制作蒸榆钱馍是一门历史悠久、工艺复杂的传统手艺,需要时常掌握好火候和制作技巧,但一旦掌握了制作诀窍,每一口的味道将会让人陶醉。希望这道传统美食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有侵权行为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